福鼎市道教协会

地址:福鼎市桐城流美双榕大院
电话:0593-7960532
手机:13706024667
传真:0593-7960532
邮箱:862779732@qq.com


        

您的位置:首页 > 道教仪范

道教仪范

皈依三宝与师承关系和传度意义

发布日期:2015/9/1 16:36:05阅读次数:字号:

 

一、什么是“三宝”

道教徒所皈依的“三宝”,是指皈依道、经、师三宝,全称是皈依太上无极大道、皈依三十六部尊经、皈依玄中大法师。皈依道教“三宝”,也就等于皈依道教了。因此可以说,皈依三宝,为入道之起点。

二、“三宝”的由来

在谈皈依道、经、师“三宝”之前,首先必须要弄清——“道”在何处?经诰从何起始?授经者是谁?

据《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所起》记载:至尊之“道”在“三元”之天,经诰即起自“三元”。“三元”者,指混洞太无元、赤混太无元、冥寂玄通元。“三元”之天中有“三宝君”。“三宝君”,即混洞太无元中所化生的天宝君、赤混太无元中所化生的灵宝君、冥寂玄通元中所化生的神宝君。“三宝君”分治“三清境”,三清境即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三清境”又名“三天”,即清微天、禹□天、大赤天。天宝君治在玉清境,即清微天,“其气始青”;灵宝君治在上清境,即禹□天,“其气元黄”;神宝君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其气玄白”。原来,至尊之“道”者,乃指无上之“三宝君”也。

“三宝君”、“三清”在道教经书中即指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太上老君)。“三宝君”各为经教之祖师,各把天上之道经秘箓传授给世人。“三宝君”传“三洞”真经,“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据《云笈七签》卷三《道教三洞宗元》记载:天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真教主;灵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玄教主;神宝经说十二部经,为洞神教主。因此,三洞合成三十六部尊经。第一洞真为大乘,第二洞玄为中乘,第三洞神为小乘。

道教将其经教皆托于“三宝君”之说教,道、经、师皆集中于“三宝君”。这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三宝君”,也就不可能有后世道教的产生。从本质上讲,道教宗元于“三宝君”,因此道教奉“三宝君”(亦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为(三清)道祖。

三、皈依“三宝”的意义

关于皈依(道、经、师)三宝的意义,早有祖师言之。如清代被誉为道教全真龙门派“中兴之祖”的王常月祖师在《龙门心法》第一讲《皈依三宝》中说:“三宝者,道经师也。道本虚空,无形无名,非经不可以明道。道在经中,幽深微妙,非师不能得其理。若不皈依三宝,必致轮回邪道,颠倒沉迷。凡修真学道之士,志心皈命者,须作难得遭逢之想。……此三皈依,乃昔之圣贤渡人入道第一步上升之路、第一重入德之门。成仙成道,成圣成贤,莫不从此三皈依起首。”因此,把皈依三宝作为入道信仰的首位。认为“道、经、师者,众常见也;抑恶举善,戒人天也;身、神、命者,生妙宝也;回元转化,根圣真也。”所以“归之于道、经、师,若赤子归母,众物依地,不可须臾失也。”并要求信徒不论是出家、在家,都必须把自己的身心皈依三宝,把自己的精神归依道门,作为入道的初阶,成仙的基础。

()道宝

“无上道宝,当愿众生,常侍天尊,永脱轮回。”此即要求信仰道教者以“身”皈依于“太上无极大道”。

《清静经》云“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常养万物。”道之造化,自然而然;道之力量,无穷无尽;道之至尊,生成一切。……这就告诉我们,道教所信仰的“道”,是宇宙的本原,也是宇宙的本体。作为宇宙本原和本体的“道”,用《道德经》中的话说,那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虽然可以用语言来表述,但不是那永恒存在的“道”的真实本身;“道”的名字,虽然也可以勉强地用文辞来命名,但不是那永恒存在的“道”的本来名字。因为这个“道”,她无形无象、无声无色,令人无法感知。

“道”在化生宇宙万物之后,她仍然存在,因为她蕴含于万物之中,她是宇宙万物存在、运动和变化的依据。天得到“道”之后,便会清明;地得到“道”之后,便会安宁;神明得到“道”之后,便会灵异神通;沟谷得到“道”之后,便会充盈;万物得到“道”之后,便会生存。反之,天如若没有得到“道”而清明,恐怕就要开裂;地如若没有得到“道”而安宁,恐怕就要陷塌;神明如若没有得到“道”而灵异神通,恐怕就要失去神的功能;沟谷如若没有得到“道”而盈满,恐怕就要枯竭;万物如若没有得到“道”而生存,恐怕就要灭绝。由此可见,宇宙万物不能离开“道”。盖合“道”则存,离“道”则亡。

就人而言,人之生有涯,人之形有坏,人之力有限,所以人如果将其“身”皈依于“道”,以身合“道”,则可生道合一。如此,则法身飞升或精神升玄,进入神仙之境。至于人如何才能“生道合一”而“成仙”,这就要求人“修道”。此“道”,乃“长生久视之道”也。

上面所言皈依“道宝”之意义,多么重要。“若非大道,何以生成”。因此,信仰道教者,“首当皈依道宝”。为时刻不忘道宝,道教要求教徒每日持诵《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该经中之《三皈依》词曰:“无上道宝,当愿众生,常侍天尊,永脱轮回”。词中要求道教徒“常侍天尊”,这与皈依“道宝”有何关系呢?这是因为天尊乃“道”的化生之故也。质言之,皈依“道”宝之体现,实为皈依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盖三清道祖为无上大道之化身。其“三号虽殊,本同一也”。此“一”即“道”也。总之,皈依三清道祖,也就是皈依“道”也。

()经宝

由于“非经不可以明道”,亦即“道”无“经”不传,因此信仰道教者在皈依道宝之后,还应皈依经宝。道书上讲:“若非经宝,何以通神,是以次当皈依经宝”。

《三皈依》说:“无上经宝,当愿众生,生生世世,得闻正法。”此即要求信仰道教者以“神”皈依于“三十六部尊经”。

道教认为,人得到色身,神必不清静,因识之过。而人之主宰有两个神,一为“识神”,专于外,色声香味触法,借以成生命快速轮回;一为“元神”,合于天地、同于造化,如如是是,不被过去、现在、未来所影响,是自然造化赋予万物本真之性。返回此性,人便可成仙成真、成圣成贤,自由自在。可是人的识神好识,什么经过它都得变化。识神本性好动,游离于外,耗人之精气,破人之元阳,扰乱元神守一之性。识神一动,元神即出,人之七情六欲皆识神所为。养生家葛洪云“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阴阳平衡,动静协调,则识神就乖乖听从元神之调令,自然神定身自在。识神所动,破元神守一之性,便出现惊魂、邪欲、恶梦、胆怯,等等。识神喜动如猿如猴,以“三十六部尊经”训识神,镇其欲,明其理,让心猿意马按“三十六部尊经”之航向运转。若人之识神过度,元气大伤,自然人之身便出现疯、癫、痴、呆等精神病态。因此,道教徒当常以祖师经典训诫来约束识神。

道教以“三十六部尊经”总括一切,清静安定识神之好动。久而久之,其识神自然从于元神,听命差遣,最终合于元神,同于大道,即得神通莫测。正因为“经”能训导识神,所以称之为“经宝”也。为时刻不忘经宝,道教要求每日持诵《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并要求道教徒“生生世世,得闻正法”。

()师宝

由于“道在经中,幽深微妙,非师不能得其理”,简言之即“经”无“师”不明,因此信仰道教者在皈依道宝、经宝之后,还应皈依师宝。道书上讲:“若非师宝,何以度人,是以终当皈依师宝”。据道书记载:元始天尊在开劫出法之时,玄中大法师和天真皇人将由云气自然形成的天文真经整理并写为正文,至此方始立教,后来道教便以此祖师之圣号,泛指一切可为人师的十方圣众教导之师。

《三皈依》说:“无上师宝,当愿众生,学最上乘,不落邪见。”此即要求信仰道教者以“命”皈依于“玄中大法师”。

道教认为:众生因缘和合为之命,即今世吉凶祸福皆成定数;同时有一个不定之数,那就是人的自主选择和所为。倘若人能够选择有道之师,运用造化玄妙之力,那定命也能够改变。此即“我命由我不由天”也。而“长生久视之道”的修炼之法,虽有经传,但无师“解惑”而不能明。因此,道教要求信仰者皈依于“玄中大法师”(包括在世修道之师),受大道庇护,随师学道修行。并要求修道之人当常求师问道,求师要恭敬谦虚,问道要诚心诚意。王常月祖师于《龙门心法》第一讲《皈依三宝》中特别强调了皈依“师宝”的重要性,他说:“若能皈依师宝,由经宝可闻于不闻之中。”如此,“则道宝可见于不见之际”。他还认为“昔日之不可见不可闻者,一旦豁然贯通,皆由皈依师宝之力也。”

众所周知,道教在命功丹道传授上十分慎重。认为:得其人不传,要背过;不得其人而传,要遭天谴。正因为不敢乱传,又不能不传,所以才著诸“丹经”,让人自去参悟。又因为其中许多决窍只可意会神解,难以言传身教,所以修炼内丹,一要有缘份,二要有悟性,三要有功夫。修炼内丹,小则可以祛病健身,延年益寿;大则可以得道成仙,与“道”合一。

历代得道之士之经验证明,性靠自悟,命赖师传。如果修行之人“学最上乘,不落邪见”,而后又经过勤修苦炼,则自有福果相证矣。

清代,道教全真龙派第七代律师王常月祖师将皈依三宝列为《初真戒律》之内容,指出“凡初入太上正宗法门,不问道俗,必先遵太上金科玉律、三洞戒文,供养大道尊像,表通都天纠察王天君,请祈证盟,受三皈依戒。”此《三皈依戒》,即“第一皈身,太上无极大道,永脱轮回,故曰道宝;第二皈神,三十六部尊经,得闻正法,故曰经宝;第三皈命,玄中大法师,不落邪见,故曰师宝。”将初入道者皈依“三宝”,作为“戒律”来遵守,这也说明了皈依“三宝”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皈依三宝,表示信道者加入了道教。但要明白——这只是人通往大道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学道、修道……如此,才能得道而成仙。

皈依三宝之后,即成为道教徒,标志着学道、修道生活的正式开始。

四、何谓师承关系

讲到“师承”这个名词,恐怕很多人都很陌生,什么叫师承?我想懂得的人不会很多。这个师承叫承传,祖辈相传,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传什么呢?主要是传法。道教向来都十分重视师承关系。不同的仙真传授下不同的经典,修道入真的途径自然亦各异。这对于修道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如:全真派与正一派:

全真派讲究内、外丹的修炼。内丹即人身的精、气、神的修炼,是全真派的主要修炼方术;外丹即用铅汞和药物配制烧炼一种可食丹丸的方法(现已很少见)。全真派道士按规定皆为出家住观道士,有四点基本要求:即第一,不结婚;第二,不食荤;第三,平时也必须着道装;第四,束发留须。全真派道士需冠巾、受戒,他们的师承关系与宫观是紧密相联的。

【全真龙门派百代谱】

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圆明。

至理宗诚信,崇高嗣法兴。世景荣惟懋,希微衍自宁。

惟修正仁义,超升云会登。大妙中黄贵,圣体全用功。

虚空乾坤秀,金木姓相逢。山海龙虎交,莲开现宝新。

行满丹书诏,月盈祥光生。万古续仙号,三界都是亲。

正一派道士则以降神驱鬼、祈福禳灾的符箓斋醮活动为主。正一派道士按传统皆为不出家道士,他们可以结婚生儿育女,过家庭生活;可以食荤;除上殿诵经、作经忏法事之外,平时可以穿俗装,不留胡须,发式随俗。俗称“火居道士”。正一派弟子需经过传度、授箓才成为有资格的道士,师承关系多以坛组相传承。

【正一(天师)派字辈谱】

守道明仁德,全真复太和。

至诚宣玉典,忠正演金科。

冲汉通元蕴,高宏鼎大罗。

三山扬妙法,四海涌洪波。

五、传度与冠巾的意义

传,传承;度,度引。传度与冠巾是道教正一派和全真派,为初登玄门弟子,举办入道仪式的科仪名称。其活动是二派宗师,继承太上设教,化育仁明,大开方便,广度众生而修设度引的门径。旨在,弘扬道法,广阐玄宗,传经授戒,洞开慧智,提携仙阶,盟证道位,播种道业的目的,为实现教法薪火相传,道脉延永的使命。因此,举办传度与冠巾的道场,场面恢宏,教法严谨,师资齐全,授者神秘,度者获益,义趣甚深。所以要求承办传度的宫观必须严格遵守福建省道教协会关于传度与冠巾暂行规定的标准进行,否则会带来有损道相庄严。

传度宝牒曰:“三宝开图,散虚无之祖气。九霄启运,敷妙有之神力。理通阴阳,道生太极”。依此是道脉延永,持续发展的自然传衍。但是历史给予道教的扭曲,致教制延续中断。今值九霄启运,欣逢盛世,幸际升平,元恩浩荡,颁下英明治国之策,使万物皆有律,有法天下和的太平景象。中华民族的古老宗教得以复兴,道教的教务活动应运复礼,慕道之士,仙缘得遇,许圆道相之愿。今值黄道吉日,众受度弟子云服冠简于祖师门下,礼请师尊,临坛敷座,宣说三皈十真妙戒,坛上坛下,口应心契,告神盟誓,以戒为师,道相庄严,定籍云章,启真朝圣,仰冀三宝慈尊,十方真宰,曲赐证盟,稽首皈依无极大道。列籍道门,佩持法牒、经典,用以弘道宣化,利物济人之凭;入世、出世、神功、仙功,是量衡累功积德,依阶升迁,名登天曹之向往,彰显着大道无情,应人自悟之妙化,使仙道纯真,益晋可期,神仙可攀之追求。

我等道众今日获益,是仙、是俗、是升、是堕,全凭弘法积德之造化。首先重要的是要学会感恩,感恩道祖留下宝贵财富,使我们有缘得度。同时懂得报效,报效祖国英明伟大,万缘共荣。再者珍惜,珍惜人身难得,中土难生,仙缘难遇。其次责任,明确自身位置,承担应尽义务,开创完善自我基业,杜绝邪摩,勇往直前,仙阶可登。要如何做到“永脱轮回”、“得闻正法”、“不落邪见”呢?就须皈依“玄中大法师”,如今得度,列籍玄门,明师指引,定律行持,惟道是务的选择。只有一瓣心香,虔诚信仰,坚定信念,学修并进,谨遵太上祖教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的修持奉献下,才能早登道岸,相信修持可以证道。

为了更好地发扬道教优良传统,起到真正的传度目的,在举办传度活动期间,进行短期的知识培训,达到传度的意义内涵。从而尽快提高传度人士的整体素质、道教学识和业务水平,恭请授课老师分门演讲,以便悟通义理,善以运用阐教扬法,树立道教良好形象。现就老师所授课题以予重温,便以深入明确。

第一节,让我们认识国际宗教形势和国家给予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及道教事务的有关规定。这一课题至关重要,要求教徒务必自觉遵纪守法。善用法律、法令和有关政策法规,进行规范道教事务活动,依法依规开展正常、正当的道教教务工作,学好、用好,才能使道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得以保障。真正地体现道教徒是爱国爱教的好公民,是维护道教形像和道教声誉权益的好神仙,这就是我们对道教组织负起的完全责任。

教理教义,是道教健康发展的动力,决定着航速与里程。虽然我们所掌握的义理还不够全面,在语言表达难以尽善尽美。但是在明理达义的学习过程中,以实际行动践行祖师垂范,服务社会,利益人群,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起码的以人品修持神仙特质转化为不言而善应的社会影响,动之于众,晓之于义。使广大信众容易接受,发挥愚者的智慧,汇聚弱者的力量,加足马力,团结信仰者共渡通往神仙境界。所以教理通,教义明,才能完善自我修持,而凝聚广大信仰者推动教团的壮大发展。哪怕是廖廖数语都蕴涵着博大精深的哲学理论,其理论精华是天地人生存空间的活化剂,是和谐社会的灵丹妙药,也是指引同道修持的明灯。

道教科仪基础知识,给我们了解和掌握着为信众祈福、禳灾、还愿、报恩等道场的专项通道,以修设斋醮道场繁简,应尽人们生活所需之神圣,延请大德尊师主坛,达到人神互通之决窍。引导信众,敬神可以祈福,因善得福求至善的道理。使信仰者懂得人心应天心,有求必应的回报,也是传播道教文化,和教化世人扬善抑恶的活动窗口。

道教的礼仪行持,可称是道教的形象建设,也是道教对外交往的门面。礼神行仪亦称侍神威仪的规范,在每一个分讲点都起到了对恭敬的敬畏,也是检验皈依无极大道,常侍天尊的诚信与否?奉劝依仪行持,不可怠慢。接待礼仪关系到我们教徒对信仰者的影响,如能礼仪相待,留给香客和游人的好印象,就说明我们修持有方,学道素质涵养高深。同时也承担着与信众沟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是职业道德的真诚奉献。

道教经典是上圣之心宗,引导教徒学仙修持的源泉,是修持者精神彻悟的瑰宝,句句真理,字字真诠,记述着上圣仙真妙功普惠,和历劫修真、辅正除邪、扬善罚恶、微妙玄通等等经历的真实写照,以证命功与性功的修持使道气长存,化活人天而达到长生久视的法则,提高人类生命存在价值的社会效应,使得道者能够自在逍遥的快乐。浩如烟海的经集体系,法源万通,在现代的社会科学中,起到了很大作用,是中华民族文化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所以要求从道之士,潜心弘扬道教,要懂得“道无经不明”,只有通过皈依神,专心凝神致志,研习“道”经,才能体悟出大道精义,所谓得闻正法之神功。

道教戒律,是对修道之士和奉道者行为举止的规范,大家知道无方圆不成规矩的道理。道教戒律,简者三皈五戒,繁者千计,是繁是简因阶修设。戒律是标明教徒在神仙门下的纪律制度,是人神检验你是否具足正信的定力。是遵、是背全凭自己恭对神灵立下的盟誓,所以能持者,神钦、人敬、鬼伏,得神庥庇佑。否则遭受天谴。望君切记,不可疏忽。

本期课授,谨以初登玄门传度弟子应该掌握的基本常识而修定。在短暂的培训中如能多少掌握部份知识,也就算是蒙启智慧的开端,也是已达到传度的目的意义。有道之士要继续研习,重温教材,尽快掌握其基本理论,学修并进,为弘道扬法,结伴行道,互勉益晋,但愿人人是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