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典活动:8046 太姥山镇积石村妈祖天后宫
所属栏目:宫观介绍
浏览次数:次
秦屿天后宫秦屿天后宫的地理坐标是东经120度15分19”,北纬27度5分59”,海拔高度4米,座西北向东南。天后宫坐落于太姥山镇(原秦屿镇)的东南部,距镇政府5约800米。
天后宫坐北朝南,宫的东面邻接后岙“观音堂”南面隔海湾与拍水澳村相望,西面是国家级名胜风景区太姥山,北倚后澳山。天后宫与西边毗邻的抗倭民族英雄“忠烈祠”清朝抗英明将“将军(张朝发)府”、古民居连成一片,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氛围浓郁。
太姥山镇有人口7万人,全镇早期称为鱼米之乡,现在工、农、商、渔俱备,为福鼎市地域、人口、经济发展的第一大集镇,距福鼎市约23公里。
据民国时期镇长陈行夏先生《秦屿文化拾零集》的资料记载:秦屿天后宫始建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当时有渔民张亦伍和陈宇南,由闽南迁徙秦屿后岙岸上,并从湄州岛妈祖庙香炉中分引三柱香火,把妈祖香神引请到秦屿后岙,安放在山间岩石的一处石窖内。这里因此是福鼎市较早祭祀妈祖活动的地方。
另据秦屿《林氏家谱》记载:清乾隆年间(1735年),秦屿地方人士贵州镇远令林品南,托咐家乡林氏族亲倡建妈祖庙于后岙莲花海岸上。当时庙宇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大殿正梁上题有“清乾隆年间建造”,字迹至今尚存在。原建筑内分大殿、神龛、戏台。大殿前门是戏台,宫殿灰砖青瓦,泥塑装饰,砖木框架,飞禽、走兽、人物、花草精雕细刻,集石雕与木刻为一体。妈祖旌表具有浓厚的明未清初建筑风格。宫门前是戏台,由四根龙柱撑着八角顶面,顶面上绘画八仙过海图案,现依稀可见。有石柱尚存。秦屿妈祖庙历经260多年的风雨侵蚀,加之“文革”十年的劫难,庙宇遭受严重破坏,宫址被占为他用。
现在的秦屿天后宫,建于1986年。当年村里十五位老人自发成立了“保护妈祖文化管理小组”,在一批热心人士、广大信众的大力支持,捐资10多万元资金,在原天后宫戏台旧址上重建一座“天后宫”。该建筑为两面坡硬山顶风火墙建筑,瓦顶砖木结构,面阔五间15米,进深四间约10米,面积约为150平方米。重修后的天后宫设有三个殿门,内设三个神龛:中间神龛为泥塑坐姿妈祖神像(保平安,无病无灾),左右为立姿千里眼、顺风耳;左旁神龛祀顺天圣母陈靖姑(保生儿育女);右旁神龛祀江氏婆婆(保幼童平安)。
1997年10月,“福鼎市秦屿妈祖天后宫管理委员会”成立并挂牌。2006年8月10日,受“桑美79超强台风的影响,,宫庙倒塌,整个庙产损失9万多元。2008年2月中旬,天后宫管委会会长秦学发多方筹措资金,再次将妈祖庙修建起来。在在妈祖诞辰1048周年纪念日的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信众将妈祖金身重新迎进新宫并举行了隆重的庆典活动。2005年10月,秦屿天氏后宫加入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成为第一届理事单位。
宫观名称:太姥山镇积石村妈祖天后宫
登记时间:1997年10月18日
始建年代:明景泰五年(1454)
重修时间:1986年
详细地址:福鼎市太姥山镇秦屿积石村小东门6号
主祀神明及圣诞日:天上圣母(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九月初九日)
顺天圣母(农历正月十五日)
水部尚书公(农历五月十三日)
负责姓名:秦学法 电话:13559911769
宫观班子成员:30人
信众:1000人
占地面积: 3000 平方米
建筑面积: 1000 平方米
班子成员
秦学法 男 汉族 会长 出生年月 1942
王兆仪 男 汉族 副会长 出生年月 1956
陈本龙 男 汉族 副会长 出生年月 1955
林道云 男 汉族 理事 出生年月 1942
江亚义 男 汉族 理事 出生年月 1958
丁振义 男 汉族 理事 出生年月 1965
林月华 男 汉族 理事 出生年月 1971
江秀琳 男 汉族 理事 出生年月 1960
郑桂雄 男 汉族 理事 出生年月 1968
蔡伟弟 男 汉族 理事 出生年月 1944
王阿莲 男 汉族 理事 出生年月 1941
邱 香 男 汉族 理事 出生年月 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