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典活动:8063 点头海乾妈祖宫
所属栏目:宫观介绍
浏览次数:次
1.概括:
点头妈祖宫地处于点头海乾路,明代始建,清康熙年间(1662-1722)重建,乾隆二十一年(1755)重修。宫占地面积481.5米,建筑面积214平方米,坐南向北,宫砖木质结构,集石雕与木刻为一体,飞檐翘角,古朴、雄伟,雕刻艺术精湛,现存有较多的历史文物。整个天后宫由宫前的大埕和宫宇两大部分组成,大埕开阔,宜于庙会活动。宫宇由正辕门(八字门)、亭阁、天井、厢廊、正殿组成。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硬山顶。殿前有四爪龙的龙陛石。宫前有两支旗杆,斗上刻“天后圣母”。旗杆座方形,边长1.22米,上刻“光绪二年丙子季秋吉旦”,“十五都扆山点头社公建”。宫内为四合院构成,门坊进入,正对一个小天井,有青石浮雕龙陛阶,雕刻祥云滕龙图案,寓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阶宽120cm,长150cm,阶面略成呈弧形。传说妈祖为虬龙化身,有功于社稷,清乾隆盛世,恩准将虬龙形象镌石留念,其它宫庙无此殊荣。天后宫也是建筑时间较早且目前留下古建筑,是福鼎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天后宫是妈祖庙会得以依托的文化活动空间,原前30米为海,设埠头,潮水可抵天后宫。现开辟为文昌街,左为文昌阁,已废。左、右、后三面为民居、老街,保存较为完整。点头居民主要有林、刘、陈、沈、朱等姓氏,信仰妈祖。当时居民靠讨海维生,行船设有妈祖香案,出海高挂妈祖神龛。传说每年春祭3月23日,天后宫埠头下海豚云集,皆来朝拜。
2.改革后的发展:
据老人回忆,1950年,开展过一次绕境、巡安活动,以后就停止了,直到2005年农历三月廿三日才重新恢复。以前每个农历三月廿三日的妈祖娘娘圣诞节,按惯例都要举行一次绕境、巡安活动,集镇居民区、各自然村设立敬点,排设香案、祭礼、放鞭炮、烧纸币。善男信女手合香灼列队迎候,朝拜妈祖。浙江马站、矾山及福鼎沙埕、南镇等停泊在港内的上百艘帆船、上千名渔民,也涌集在海尾下埠头,祈求妈祖娘娘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无灾无难、五谷丰登。
巡安队伍庞大,队伍依次是鸣锣开道、肃静禁牌、彩旗、佛手、刀枪、剑戟、香坛、娘娘銮驾,还有六尊高矮爷。每班有高矮爷各一尊,打锣子一个,在街上以舞蹈式进行表演抓迷藏、打茶和识等节目,非常吸引观众。乐队的鼓板、唢呐、八音十锦、鼓乐齐鸣,旋律优美动人。
李会长说,纪念活动中,最热闹的是“祭典”和“出游”。祭典在广场上进行,它包括“迎神”、“舆洗”、“上香”、“读祝文”、“行三献礼”、“三献之舞”等。由男女歌生和男女舞生担任角色,其场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吸收佛道宫廷典仪式的精华,出游的仪仗队由穿着古装的少女担任。她们簇拥着彩轿上的妈祖神像,长管号、大铜锣、大龙旗在前面开道,彩亭、凉伞、大灯、帆船、马队、执士、十音、八乐以及身穿“妈祖服”的人员组成数里长的队伍浩浩荡荡紧随其后,沿着海岛巡游一周。沿途百姓摆香案,男女老幼出来焚香迎接。
解放后,妈祖宫被农具厂占用,后改办绣花厂,同时也是演戏、演电影的唯一“剧场”。“文革”初期,天后宫前石碑、戏台前石笔、戏台、两廊、正殿等精致的木雕石刻,及正殿内重要文物均被毁灭性破坏,加之年久失修,房檐腐烂墙体崩塌,一片破败的景象。2002年7月15日,福鼎市宗教局批复同意前岐镇在原地址修建妈祖宫。理事会随之成立,成员很快发展到100多人,并在短短几个月就募捐资金30多万元。2003年12月上旬,新建大殿落成并举行竣工庆典活动,参加的信众达二千多人。重建后的“天后宫”占地总面积31 88.4平方米,其中长77米,宽42米,比原来庙址扩大了1000多平方米。2005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前岐妈祖宫举行了自土改以来的首届祭拜妈祖仪式及出巡活动,场面十分隆重,观赏的群众达万人以上。
3.祭奠仪式:
据嘉庆时的《福鼎县志》载:清雍正十二年(1734)奉文各府、州、县一体奉祀。乾隆三年(1738),又奉引春秋二祭,说明福鼎有关妈祖祭祀传承历史久远。
在纪念活动中,最热闹的是“祭典”和“出游”。祭典在广场上进行,它包括“迎神”、“盥洗”、“上香”、“读祝文”、“行三献礼”、表演“三献之舞”等,由男女歌生和男女舞生担任角色。其场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且吸收佛道及宫廷祭典仪式的精华,精心制作融为一体,堪称祭典之杰作。
点头妈祖庙会最为经典的是其祭典仪式。
1)祭典仪式。
礼生唱引:鸣炮,击鼓三通,鸣锣三通,鼓乐齐鸣。
礼生唱引:各祭官各就各位。(主祭官身穿长衫,外披马褂,戴上高帽,佩着彩带)盥洗,复位。
行初献礼。跪。a.上香;b.恭举(各祭官手执香恭敬举起);c.归炉(各祭官按顺序把香插在炉内);d.献茗、献酹、献馔(由礼生交主祭恭举毕礼生放回原桌);e.献帛;f.读祝文;g.行三跪九叩礼: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兴。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h.各祭官退立两旁;i.献舞;(舞队身着艳装,上前参拜后,伴着乐曲翩翩起舞);j.退(舞毕)。
行亚献礼。a.主祭官陪祭官复位;b.跪;c.上香、恭举;d.归炉;e.复位;f.献帛;g.献茗、献酹、献馔;h.行三跪九叩礼;i.退立两旁;j.献舞。
行终献礼(如前仪)礼生唱引:祭典结束、鸣炮、奏乐。
2)春秋二祭,每年在三月廿三日妈祖诞辰和九月初九始祖羽化升天日,按福鼎县志“奉行春秋二祭”的记载举行春秋二季二次祭典。仪式隆重,妈祖神像移到供宫前,配备二名宫侍女,手执掌扇和宫灯分立两旁。祭坛设供品,左边置“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和“弘扬妈祖文化”装饰品,右边置形象逼真的根雕艺术品,宫门正中挂“妈祖春(秋)祭典礼”。祭典承古例,设礼生二人,佩“弘扬妈祖文化”彩带,坛前左右分立。在三献礼中,穿插舞蹈有伞舞、扇舞、古装舞,还有老年人的太极拳表演和大合唱等节目。并请京剧演唱五天,庙会盛况空前。
3)巡境。大幅横标:“扬妈祖传统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为先导,仪仗队在大锣连续敲击中,各执清道旗、警跸牌、掌扇、黄伞等和20多名身穿古袍、手执兵器的仪卫,簇拥着妈祖銮驾,伴着乐声,拥着彩帜队徐徐前行。首事们身披彩带跟随,还有舞蹈队,武术队、龙灯队沿街表演,队伍浩浩荡荡,銮驾所到之处,人们焚香顶礼,祈保平安。
4.2007年,点头妈祖宫成功申请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清乾隆皇帝圣旨
乾隆五十三年六月十七日内阁奉上谕本曰:召见德成據奏,天后神庙向来止係地方私祭,從未春秋官為致祭等语,向来有功德於民,能禦大灾,能捍大患者,俱列祀典。沿海處所,勅建天后神庙,屡著靈應,而福建湄州係神原籍,现在台湾大功告成,官兵凯旋,一路遄行安稳,仰荷神麻,叠昭靈贶,允宜特著明禋,用彰崇报,嗣後该督撫於天后本籍祠宇春秋二季,敬谨蠲潔官為致祭,以乾隆祀典而答嘉麻,仍该部载入祀典。钦此!
6.点头妈祖宫第一次祭典(朱乃巽撰)
公元二零零一年三月廿三日是妈祖诞辰纪念日,点头妈祖宫举行第一次春秋祭典礼。
祭典这天,宫的里里外外烛光通明,士女如云,虔诚朝拜,烛香林立,烟雾重重,使人睁不开眼,喘不过气。照料香火的人忙里忙外地往宫外火鐤里投送,尽量减少空气受污染。
此次庙会是本宫正式成立,举行第一次庆祝典礼,仪式特别隆重,虔诚地把宫内妈祖神像移供宫前,接受更多群众的膜拜。配备六名宫装的侍女,手执掌扇和宫灯分立两旁,庄严肃穆,令人起敬。
祭坛正中摆着祭品。左边摆着特制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和“弘扬妈祖文化”装饰品,右边摆着有几十种形象逼真的根雕精品。宫门正中挂着“妈祖春祭典礼”六个醒目大字的横标。人们到此恍入蓬莱仙境。
妈祖是位尊敬的女神,我们仿照县志列示的祭典古例,专设礼生三人,头戴礼帽,身披大褂,佩着“弘扬妈祖文化”的彩带,站在坛前分立左右。在悠扬乐曲的吹奏中引吭指挥,带领主祭官袍笏登殿和陪祭官等共同献礼。通过初献、亚献和终献三个仪式,行三跪九叩大礼,并由主祭官朗读祭文。
在三献礼中,还穿插着特地排练的舞蹈节目,有伞舞、扇舞、古装舞等等,舞态轻盈,引人入胜。还有中老年人的太极拳剑的表演和大合唱等节目,备受群众的赞许。还请来京剧接连演唱五天,盛况空前。
整个祭典从开始到结束,场面热烈,气氛浓厚,群情振奋善举共襄,既为妈祖宫增添光彩提高了知名度,又为弘扬妈祖文化做出贡献。
7.福鼎市点头天后宫管委会主要成员简历
名誉会长朱挺光(1917-2004),省立三都中学毕业。当过民选乡长和教员。福鼎市政协文史委员、福鼎太姥诗社副社长兼编导、点头老人协会会长,著有《晚晴斋唱酬集》、续集及诗文集,写了大量歌颂妈祖功德诗文,对妈祖的宣传工作做出贡献。2001年授予名誉会长称号。
名誉副会长吴存客(?-2006)台胞,点头中街人士。解放前夕赴台,2006年病逝,曾任台湾省台中县凤凰市人事局长,回乡诣拜妈祖时题有“弘扬妈祖文化、加强两岸交流”字句,并捐款修建妈祖宫。授予名誉副会长称号。
名誉副会长庄可南:台胞,点头安平街人。解放前夕赴台,任台空军地勤部队营级干部,国民党员、国大代表。退役后,长期居住点头,对妈祖事业热心,并捐资修建妈祖宫,年年参加妈祖春秋二祭,是点头妈祖宫名誉副会长。
会长陈家兴:点头供销社退休干部,热心于妈祖事业,在收回粮食局和水产部门占用宫宇和用地中,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是修复宫宇的带头人,是引导妈祖事业向前发展的动力。
副会长洪惠娟:社会发展女强人之一。点头鞭炮厂退休干部,热心于妈祖事业,在收回和修复宫宇中出了大力,是妈祖事业发展的带头人。
副会长沈希要:点头手联社干部,退休后任点头妈祖宫管委会副会长。2007年逝世。
顾问林际临:原点头副区长,共产党员。退休后是妈祖宫首事之一,在组织修宫中,发动群众捐资,有一定的成绩。
顾问朱乃巽:63年福安师范毕业后,在磻溪点头等地从事教育三十八年,担任过完小校长、教导,被任命为点头学区职称领导小组组长,退休后继任点头妈祖宫首事兼任秘书工作。
8.清代文物:威震海疆
在点头妈祖宫存有一块书写“威镇海疆”的巨匾,上款写着“光绪二十八年岁在元摄瓜月”,下款是“感灵警事第二十一队后哨哨官司蓝翎五品顶戴千总章松胜队长温扬声率正兵,黄步升、宗明升、黄灿城、阮懋实、黄铨荣、杨维堂、黄□贵”,是清代文物,见证了妈祖信仰与海疆军队的紧密关系。
妈祖宫的上殿、下殿和大门前的大柱上共有五幅黑漆金字的大联板,其楹联内容如下:
a.国泰业兴共仰神光普照,民安物阜咸沾圣德无私。
b.护国佑民浴法春如海,行仁好义怀忠气似虹。
c.坤法弥施这中圣母人中圣,慈航普渡天上福星海上神。
d.宝相庄严覃恩浩荡,玉容整肃后德巍峨。
e.水法配天海国慈航并济,母仪称后桑榆佾豆重光。
9.妈祖宫纪事:
是妈祖娘救活了我们全船31人
陈成厚口述、朱乃巽整理
成千的养殖户在百尺门海中大气浮房养殖鱼虾,远远望去美极了,它构成的风景线,吸引了许多游民前往游览。
2001年正值妈祖复宫第一年。九月十七,天空晴朗,正是出游的好时光。我们从岐头乘船前往百尺门,船上坐着林德贵夫妇、阙丹青夫妇、陈取明和我等31人。绕着百尺门悠然一周后乘原船回家。由于船小超载,容纳这么多人已是勉强,可是人们并未察觉,当船一转头,船身倾斜,难以支撑,随势倾覆,船底朝天31人全部落水,其中四位女性也被困在船舱中。全船只有加成、德贵和阿峰三人会游泳,他们赶紧把落水的人救出水面。而我落水后紧抓船沿,其他人全落入水中,拼命挣扎乱抓乱楼,我的脚、腰、腿、胳膊都成了他们的“救生圈”,大家拼命的拖住我,怎么能撑得住呢?“妈祖啊,渔排上的人啊,救命啊!”的一阵呼救后,好像有一股往上托的力量,我浑身有力了,两只手也抓的更紧了。渔排上的人闻声划船而来打捞。经过一个小时左右,连小孩在内计31人全部获救,连身上的钱和毫无损伤。我们感谢了救命之恩后,驾另一只船回家了。
一连三个月来,我都在做惊梦,觉来都感到这件事蹊跷,百尺门深不见底,发生如此重大事故,竟在平潮水流平稳危险性小的时刻,这是怪事一;落水者越挣扎越加重我的负担,而我反而精力倍增,这是怪事二;落水者全部安全脱险,这是怪事三;落水者随带的万元现金毫无损失,这是怪事四;连小孩都安全无事,这是怪事五。这些怪事的出现不适偶然,只有妈祖才能救我们脱离危险,我们很感谢妈祖的救命之恩,从这时候起,我决心参加到妈祖宫里为弘扬妈祖文化出些微薄之力来报答妈祖恩情。
注:同船的有郑家成、陈承厚、陈承斗、阿媚、余大全、阙阿强、张进、李取明、朱阿峰和欧阳孔钦、郑家中、阙郑忠、何光龙、林德贵、蔡家明、林家秀七对夫妻及邻村8人计31人。
2010年7月 撰于妈祖宫
10.采访妈祖宫有感:
走访了这么多宫庙,点头妈祖宫给我的印象最深,整个宫宇透露着古韵,殿宇保护的很完整,且里面的人员都十分明白,古迹是要好好保存的,不会因为其破旧而去改朝换新。老一辈的朱乃巽先生,是一位退休的老教师,老人家近八十了,很难得的把妈祖宫的历史遗迹都整理的非常完整,给了我们一份完整的点头妈祖宫的资料,里面记载的特别详细。或许我因为老先生是一位教师的原因,对于文字记录很重视,从年轻时就开始在整理这些资料了,为的就是能让妈祖宫有史可查,有文可寻。也为了让后辈们都知晓妈祖宫经历了什么,老一辈的人民为妈祖宫做了什么。老先生还一直重复的一句话:“我是在祖国的怀抱下享福的,我的快乐就是妈祖宫。”特别淳朴的人民,特别震撼人心的信仰,结束了采访,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感谢老先生,感谢妈祖宫的人员,感谢这里的信众,让我们上了一堂直指人心的信仰之客。(浙江道教学院李恩馨、赵金飞撰稿,赵金飞摄影)
宫观名称:点头海墩路妈祖宫
登记时间:1999年2月
始建年代:明朝
重修时间:乾隆
详细地址:点头海墩路八巷21号
主祀神明及圣诞日:妈祖 通天圣母 三月廿十三 九月初九
负责姓名:黄德美 电话:13950506888
教职人员姓名:林世昌
宫观班子成员:15人
信众:2000人
占地面积:1600 平方米
建筑面积:1000 平方米
班子成员
黄德美 男 汉族 主任
梅宗善 男 汉族 理事
郑垂玉 男 汉族 理事
林型坐 男 汉族 理事
林开国 男 汉族 理事
朱乃巽 男 汉族 理事
陈爱珠 女 汉族 理事
缪起山 男 汉族 理事
林家宁 男 汉族 理事
吴维泉 男 汉族 理事
郑彤彤 男 汉族 理事
何树波 男 汉族 理事
徐乃强 男 汉族 理事
谢通通 男 汉族 理事
刘培辉 男 汉族 理事
史世平 男 汉族 理事
蔡方桃 男 汉族 理事
林孝旺 那 汉族 理事
石 松 男 汉族 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