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典活动:8068 沙埕大白露妈祖天后宫
所属栏目:宫观介绍
浏览次数:次
大白鹭天后宫的地理坐标是东经120度22分28″,北纬27度7分20″,海拔高度4米,座东北向西南。天后宫坐落在大白鹭村东面的内港湾岸边,背枕丛林翠竹,面向内湾静海。大白鹭村是沙埕镇下片11个行政村的中心交通枢纽,大白露村历史上曾经是以渔业生产为主导产业,现在则转变为紫菜养殖,该村人口最多时有1000多,现在迁居出去、外出打工的也越来越多。三份之二的劳动力从事紫菜养殖,紫菜养殖面积4500多亩。这里距沙埕镇3公里,离小白鹭海边度假区3公里,驱车可直达15公里外著名的福鼎太姥山旅游区,水陆交通使捷。
大白鹭天后宫,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661~1722年),妈祖金身是从莆田湄洲妈祖祖庙分灵而来的。相传清康熙年间,石狮市沙堤村来的一艘渔船,十一月十五日在沙埕港作业,突遇海上大风,船民求助妈祖保佑,顺利泊靠到大白鹭,由此决定在岸上定居下来。这一天,也就成了全村的“普渡节”。
有一天,村内一位村民梦见从南方飞来一只石炉,辰时(5时至7时)这位村民沿着梦中方位寻找,果然见一只石炉降落在大白鹭宫址的地方。于是村中老人商议,决定请道士做疏文。他们又从神汉口中得知,此石炉系“妈祖炉”。于是大家便讨论决定,到湄洲祖庙分灵,选取村中“公鸡下蛋穴位”建宫安神位。在神龛的下方,有一泉眼,历经数百年,不干涸,不满溢,至今水质清冽。古石炉刻有篆书“康熙丙午年(1666)”,现仍存于宫内,这就是大白鹭天后宫的建宫缘由。
天后宫飞檐翘角,单层歇山顶砖木仿古结构。自南而北依次为戏台、天井、环楼、神厅、神龛。神龛正中祀泥塑坐姿妈祖,妈祖左右分立金童玉女,左龛祀土地公,右龛祀看牛大王,以及平风大将、合浪大将等。
天后宫虽南向辟有“一大二小”三处门,但信众基本从东向边门出入,整座宫面宽16米、深18米、建筑面积288平方米。紧靠宫的东向辟有存放香亭、乘舆、香架等约30平方米的储存室,宫前活动场地达600多平方米,视野开阔。
由于地处风口浪尖,天后宫历史上时圯时修。仅从1958至1995年,就大修过三次。改革开放后,台湾渔船经常在沙埕港停泊,常有台胞上岸到大白鹭天后宫进香,台湾船民还专程到宫里取泉水,用于船上的泡茶。由于两岸渔民往来密切,信仰相同,所以天后宫在修建过程中,台胞数次捐资修缮。2008年大殿扩建,2010年农历十一月初八日上梁,2013年10月竣工。
每逢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九月初九日,尤其是十一月十五日的“普渡节”,宫内都要搭台唱戏,为妈祖做福,举办出巡活动。大白露天后宫的8“普渡习俗”已被列入市级非遗项目,2019年12月10日,福鼎沙埕大白露天后宫,在宫前大沙滩上,举行向妈祖“三献礼”非遗展示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附录:《沙埕镇大白鹭村专修妈祖灵宫费用公布》太岁戍寅年农历十二月初三日,重塑本宫金身神像,全村总收入现金12610元。付出:重塑佛像工资6000元;吹班工资红包678元;镀锌管焊接栏杆225元;塑佛先生伙食费700元;泥土两车、石子一车、泥水工等计215元;开光红包、安位红包976元;鞭炮280元;泥工、点心、香烟、铁丝、石匠红包、绵花、编织布、钢筋水泥等计450.6元;开光用八礼五果、雨伞、鞋、内衣、铜钱、毛巾、金衣、毛笔等计630.60元;妈祖娘三合板座椅、二将刀枪木料等计135元;车费、电话费及其他等计194.10元;总付出计10591.30元。对除外余2008.7元。日附:浙江苍南观美人捐380元,塑泗洲文佛金身。
公布时间:2001年11月15日15
宫观名称:大白鹭妈祖天后宫
登记时间:2009年5月
始建年代:清乾隆1791年
重修时间:2008年
详细地址:福鼎市沙埕镇大白露村
主祀神明及圣诞日:妈祖天后
负责姓名:董细銮 电话:15059276040
宫观班子成员:31人
信众:2300人
占地面积: 1280 平方米
建筑面积: 630 平方米
班子成员
董细銮 男 汉族 主任 出生年月 1956
周美新 男 汉族 副主任
董帝雀 男 汉族 副主任
董帝希 男 汉族 理事
董伦选 男 汉族 理事
董方平 男 汉族 会计
董帝住 男 汉族 出纳
董玉超 男 汉族 理事
吴如英 男 汉族 理事
董帝宽 男 汉族 理事
张素条 男 汉族 理事
董帝平 男 汉族 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