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市道教协会

地址:福鼎市桐城流美双榕大院
电话:0593-7960532
手机:13706024667
传真:0593-7960532
邮箱:862779732@qq.com


        

您的位置:首页 > 宫观介绍

宫观介绍

8072 点头桥头天一宫

庆典活动:8072 点头桥头天一宫

所属栏目:宫观介绍

浏览次数:

庆典活动描述


点头桥头天一宫


   

天一宫位于点头镇永风下街十五都会龙境内,周围都是居民区,点头镇大概四分之三的人都在会龙境内。宫前是一个大戏台,建成于五十年代。现存的这个宫庙已经由两百多年的历史了,文革时期被医院占领,庙里的一些老建筑都被损毁,古时保留下来的古迹也被损毁。包括一个流传下来的大炉被盗窃。1987年,由董其琳先生等的带领下,募集村民的捐款,花费百万的资金对宫庙进行重修。后来又由于信众太多,2000年赎回旧址,2006年就又在原址的上面新建了一个宫。信众大部分都是当地人,点头镇四分之三的人口都是天一宫的信众,周围的村镇也有不少,总信众人数在两万左右。

 根据采访的董其琳先生介绍,天一宫的杨府圣君是从浙江苍南县鲸头那边传来的。每年正月初八都去鲸头把神灵召唤回来,很多人都会去场面很热闹。杨府圣君在鲸头那边地位很高是一个侯王爷。庙里还供奉着土地公,郑二相公(是杨府的大将)。

管理机构有一个理事会,天一宫理事管理会,现在的首事是郑锤玉先生。理事会成员有二十左右,目前是第四届管委会。宫庙最早由他们董其琳先生的父亲一辈管理,早在五六十年代就组织了正规的管理机构,后来由一代一代相互传承。2009年5月福鼎道教协会赠牌认可天一宫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

民俗活动:顺星,让关的活动正月初八-初十,正月初八从鲸头那边接回神,然后在境内游行,主要是为了求太平。

五月十八,圣诞,会办几十桌酒席。

六月六,大戏,从浙江请戏班在戏台唱越剧。每年农历“六月六”,点头镇天一宫都会请木偶剧团上演《奶娘传》剧目,一般演出七天七夜,周边村民全都提倡吃素,以示对神灵的敬仰。但近年来都没做这方面戏台的活动。

资金不足,慈善活动做不了。

已经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省级的还没批下来,原因大概是面积不够。

老一辈讲最初是没有这个宫,有一天一个小炉飞到这里,上面刻着天一宫的字样后来才在此建了天一宫。那个小香炉至今还供奉着,上面还刻着光绪五年的字样。宫庙本来还留存着宣统的碑刻,但因为文革被砸毁,至今也没有人去修复,而且部分残碑已经不见了。即便是现存的碑刻里,字迹也模糊难辨,只能依稀看出刻碑时间,以及部分文字描述。

旧宫是木制结构,年代已是十分久远。旧宫正门一匾,刻着“天一宫”,旧宫呈现为四合院的结构,院落正中间的一个正方形小坑露天立了一个大香炉。香炉前方塑了三尊神像。中间塑着杨府圣王,左右两边各为土地爷和郑二相公。周围墙上挂满了有求必因的锦旗。旧宫建筑的木制材料目前大多已经腐化,屋顶为青砖瓦,顶上雕着双龙抢珠。由后门,经由一道石梯上去,就来到了新宫的地址。新宫由于建成时间较短,看起来熠熠生辉。院落门前的对联为“圣德遍杨世海神恩齐钦仰,英灵镇戍一方王望众所归”上门刻着“天一宫”,进院门后上面则写着“威灵显赫”。新宫为一殿一院的结构。大殿的为四扇镂空大门,上立着“天一宫”的大匾,黄字蓝底。神龛中间供奉着三尊杨府圣王神像,并给配一个香炉,正中间的神像香炉旁边放着那个光绪五年流传下来的小香炉。神像左侧为土地婆、土地公两尊神像,右侧为郑二相公的神像,同时还新增添了陈府圣王的神像。(厦门大学金文卓撰稿)


宫观详情


宫观名称:点头桥头天一宫

登记时间:1999年5月

始建年代:清朝

重修时间:1992年8月

详细地址:点头永丰下街18号

主祀神明及圣诞日:杨府圣王 郑二相公 五月十八

负责姓名:董希霖  电话:1390593****

宫观班子成员:40人

信众:1600人

占地面积:2200 平方米

建筑面积:1500 平方米


点头镇天一宫2.jpg



班子成员

董希霖 男 汉族 主任

余振国 男 汉族 理事

林家宁 男 汉族 理事

缪起山 男 汉族 理事

刘友谊 男 汉族 理事

余振右 男 汉族 理事

周月宽 男 汉族 理事

史世干 男 汉族 理事

黄兆山 男 汉族 理事

郭法春 男 汉族 理事

林德秋 男 汉族 理事

董文斌 男 汉族 理事

陈克仁 男 汉族 理事

陈起平 男 汉族 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