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市道教协会

地址:福鼎市桐城流美双榕大院
电话:0593-7960532
手机:13706024667
传真:0593-7960532
邮箱:862779732@qq.com


        

您的位置:首页 > 道观民间信仰 > 民间信仰

民间信仰

福鼎妈祖的信仰

发布日期:2015/7/29 9:36:39阅读次数:字号:

福鼎妈祖信俗源远流长。经过百年传承发展,与地方风俗相融合,形成个性鲜明的地域色彩。

据嘉庆朝《福鼎县志》载,清雍正十二年(1734)各府、州、县就奉文一体祭祀妈祖。乾隆三年(1738),又奉引春秋二祭,说明福鼎有关妈祖祭祀传承历史久远。

福鼎妈祖庙会祭典仪式在广场上进行,它包括“迎神”、“盥洗”、“上香”、“读祝文”?“行三献礼”、表演“三献之舞”等,其场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吸收佛道及宫廷祭典仪式的精华,进行制作融为一体,堪称祭典之杰作。奉行春秋二祭,即每年在三月廿三日妈祖诞辰和九月初九始祖化升天日,仪式开始时,将妈祖神像移到供宫前,配备二名宫侍女,手执掌扇和宫灯分立两旁。祭坛设供品,左边置“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和“弘扬妈祖文化”装饰品,右边置形象逼真的根雕艺术品,宫门正中挂“妈祖春(秋)祭典礼”。祭典承古例,设礼生二人,坛前左右分立。在三献礼中,穿插舞蹈表演。待到巡境时,仪仗队在大锣连续敲击中,各执清道旗、警跸牌、掌扇、黄伞等仪卫,簇拥者妈祖銮驾,伴着乐声,拥着彩帜,徐徐前行。队伍浩浩荡荡,銮驾所到之处,人们焚香顶礼,祈保平安。

妈祖,原名林默娘,于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农历三月廿三日,“生于莆田海上湄洲”;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在岛上羽化升天。她以二十八岁的青春年华,在中华大地矗起一座广施仁爱、舍身救难的永恒丰碑、令后世高山仰止!

妈祖,生前博爱无限,闻名遐迩;殉后灵迹彰显,声动朝野。自北宋开基显化后,历代帝王莫不尊崇有加,叠赐褒封达36次,封号从“夫人”、“妃”、“天妃”、“天后”直至“天上圣母”殊荣臻隆,无以复加。且由朝廷颁布谕祭,其中清乾隆五十三年颁旨在天后原籍湄洲祠宇举行春秋致祭,并载入国家祀典。从此湄洲妈祖祖庙祭典与陕西黄帝陵祭典、山东孔庙祭典,并称华夏三大国家级祭典活动,在海外久负盛名,现已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前岐镇位于我市东北部,依山傍海。前岐天后宫,坐落于前岐镇岐阳街海尾路。前岐天后宫,始建于明末清初至康熙乙未年(1715年),迄今已有300多年。

在福鼎,前岐是最早接纳妈祖文化的乡镇之一。据说,明万历年间,也就是大约1584年前后,一次强台风时,一艘运输帆船遭受台风袭击,锚绳被拉断,船身随风漂流,在大浪中上下飘荡、左右摇摆,情况万分危急。船上的货主和船员,一齐焚香下跪,祷告妈祖神灵,祈求保佑平安,并立下誓言:只要船只平安靠岸,避过劫难,就在岸边建庙塑像奉祀。结果船只安全漂到前岐下埠头。船上的船员和货主无不感恩,这位货主也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就在前岐捐资建了“妈祖宫”。于是,妈祖的灵诚也就在此地传名。

福鼎点头天后宫,妈祖香火系明代自湄洲传入。“扆山开圣域,航海拜慈天”这一对宫门石是在始建于明代的妈祖宫,康熙年间再建,重修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建筑面积282平方米。它坐南朝北,悬山梁顶,三间三进,呈四面交井状。由辕门、大中门、亭阁、天井、山墙、厢廊、正殿组成。它具有独特的结构风格和艺术创意,集石雕与木刻为一体,飞禽、走兽、人物、花草栩栩如生;飞檐翘角,精雕细刻,工艺精湛。

天后宫建筑特色有四:(一)、两条青石旌表为褒扬妈祖有功于民而建立,高九米,由石座、石柱、双斗组成。它上斗四面透雕着“卍”字,下斗四面刻有“天上圣母”四字。(二)、大门二进德雀梯上的秦叔宝、尉迟恭的两大门神贴上金箔,人物生动美观;(三)、壁画上出现了“洋人”、“洋船”点出了点头外交和建宫年代的时间;(四)、天井中的虬龙陛阶是妈祖的化身,有功于社稷。清乾隆之世,蒙恩准将虬龙形象镌石,独邀天宠,为他处官庙之所无。还有“威震海疆”大匾是光绪二十八年府级五品武官的赠品,它是本宫不可多得的文物之一。

本宫2002年,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聘为中华妈祖理事会理事,2008年被列入《福鼎妈祖庙会》和2010年宁德市《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录,2009年被批准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鼎海岸线长,沿海各乡镇均建有妈祖宫庙,其中目前现存完好的福鼎点头、前岐天后宫是最为古老且保存完好的建筑。兴建天后宫,奉祀妈祖,记录了福鼎沿海民众生息历史,它与整个福建乃至全球众多信仰妈祖的信徒一样,拥有一份相同的信仰记忆。

在硖门渔井村,还流传着一个妈祖显灵的传说。相传在清末、民国年间,有一年,一队从台州而来的海盗,过嵛山后进入跳尾湾,大举攘扰渔村。渔民祈妈祖神庇佑,免去匪患。在海盗靠近码头时,岸上突然出现兵士无数,严阵以待来犯之敌。海盗见势不妙,匆忙而逃。后来有村民从嵛山返回,讲述“渔井士兵”退匪的神奇经历,大家莫不惊讶。时值五月,小麦已经收割吗,海滩上晾晒的是一个个成捆的麦秸,而非真正的士兵,但却吓退了海盗。渔民认为是妈祖显圣,信奉妈祖的信念更加坚定了。

据有关资料和渔民口头流传,渔井渔民信奉妈祖从康熙年间开始。当时渔民自祖上分妈祖香火行船,船上设有供奉的神龛,有的渔民在家里也祭奉妈祖像。嘉庆年间该村民正式建天后宫,并实行官方颁布的春秋两祭仪式,延续至今。每年两次的天后宫祭祀十分隆重,也是渔村渔井最为热闹的日子,有俗语说:“全猪、全羊、节酒,祭妈祖婆。”形容祭祀妈祖慎重的态度和盛大的场景。祭祀时还邀请道士做场面,念文书,以求平风静浪,保佑渔民出海平平安安。

妈祖信仰显圣色彩,在民间还有多种版本。相传硖门的青屿岛历来充满神秘的色彩,屿顶红树林中立一座由石块叠砌的庙宇,供奉海神,每逢出海日,渔民上岛焚香祈愿,以求吉利。据老渔民说,大约在清末至民国年间,有海盗在嵛山沿海一带出没,并经常到青屿村抢掠财物。渔民不堪其扰,上青屿祈求海神庇佑。一天海盗又来扰攘,只见岛屿刹那间似有天兵天将降临,旌旗摇晃,擂鼓呐喊。海盗见势不妙,匆忙离去。此后,青屿沿海匪患平息。人们为了纪念海神,每岁都来祭拜,习俗沿续至今。

妈祖是受到渔民崇拜的海神,放舟东南海岸,碧波无垠。福鼎的沙埕、敏灶、巽城等地的妈祖也形成盛重的庙会,寄托着数百年来人门对妈祖的崇拜和信仰,也是当地居民对过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的渴望。

全市上规模17座宫庙,信众约8万人。

无标题.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