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典活动:8027 前岐镇小岳村马仙宫
所属栏目:宫观介绍
浏览次数:次
马仙是中国东南一位很有影响的女神,她不仅在乡间市井中得到信仰,而且在道教宫庙里也享有香火。明代《万历续道藏》收录的《搜神记》卷六载有马大仙故事一篇,虽然比较简短,但其中所言及的尽孝奉养翁姑的事迹却颇为感人。马仙尽孝道,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所以能够得到人们的肯定和奉祀。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马仙原来是唐朝时期括苍下邑鸬鹚(今浙江景宁鸬鹚)人。丈夫早亡,家贫,“佣身以资薪米”,孝养婆婆。后来有异人传授给她道教法术,马仙依靠法术为乡民做了许多善事。因事亲至孝和多有善举,马仙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感戴。她的婆婆去世以后,“大仙亦随之以示寂”。乡人们尊崇她的恩德,怀念她的美德,“为立祠,永其祀”。马仙也颇为灵验,“凡祷多应,水旱疾疫如转环然”。在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年),因为马仙帮助朝廷解决旱灾和蝗害,皇帝封她为灵泽感应真人”。后来又帮助官府镇抚闽寇,加封为“懿正广惠马氏真人”。
明代以来,马仙故事传说越来越多,涉及的题材也越来越广,但最主要的精神乃是体现老百姓的平安要求。例如,“天门洒雨”讲述宋太祖时期张道士设坛祈雨,马仙应其请求,设法解救旱情,得到赵匡胤敕封;“朱旗灭寇”讲述宋太宗时期马仙暗中佑助吴、曹二将军剿灭黄三郎骚乱;“神兵却寇”讲述宋天禧二年马仙平定了叶侬的叛乱;从此以后,“神智广运”,马仙信仰更为远播。
马仙宫与杨府庙(原名福坛宫)同座落在福鼎市前岐镇一都小岳村(安乐境)包括小岳、凤冠尾、海仔、僚仔、洋店、塘头底、水碓、五里牌(龙门底)内阳(龙潭口)、龟岭尖等几个自然村,宫貌风景秀丽,坐峙南墘山斜对金蟾坠海,前收潺潺龙门龙潭口淌流左瞻高岭尖狮头海燕寺迤逶连接铁鼻、右傍延绵起伏凤山腾翔凤冠尾,坐南朝北,矗立在小岳水尾洋中心(现名小岳宫)
马氏成仙的传说很多,流传很广,但大多传说中都相传马仙年轻时多艰辛,遇仙点化,感悟人生,最后修真升天,是一个(或多个)极尽孝道,精于医术,乐于公益事业的孝媳贤妇型的女性。
求雨祈子,召圣兴云,驱瘟遣疫,降魔伏寇,都在马仙的主要职任之内。
关于马仙娘娘的文献中,最早记载的是唐代时的缙云县令李阳冰撰写的(护国夫人庙碑记)据其记载,护国夫人马氏,括苍下邑鸬鹚人也,地之距与邑几三百里,源深水纾,山高路阻,猿猱纷纷,狼虎相尾,居民鲜少,鸬鷀水鸟善捕鱼因名其地,即夫人故居也,因此为最早记载,故马仙娘娘为鸬鹚人的传说流传最广,所以至今福建发部分地区的马仙信仰均以浙江鸬鹚(现丽水市景宁县鸬鹚乡)为信仰马仙发源地,每年的七月初七鸬鹚的马氏仙宫的七夕庙会热闹非凡,香客甚多。据《霞浦县志》载:景德九年,江淮大旱,京师瘟蝗神智广运,柘炎如焚,迎仙于鸬鹚而祝之,优湮若景德可见,至少自宋元时期马仙的信仰便从鸬鹚传播到了福建霞浦,在明清时期,马仙信仰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八闽通志》载:侯官,古田建安,瓯宁等地区都有了关于马仙的记载。
马仙娘娘入驻小岳的来源,祥兴二年景炎戊寅(1278年)祖辈们的传说,一日儿童、牧牛经过水尾,忽见海面上漂来一尊女神软像,停泊附于海擗畔上,牧童惊奇,互换来老辈村民,民众们,也无计施设,只好在杨府庙左边,以不规整小石垒砌小石宫室,暂时安置金身,立炉安香,当时也不知仙源来历名号,想是神明后神明托梦选择欣此吉地,此后成为水尾石头宫最早来源,迄今为止,已有将近770多年的历史,是最早接纳马仙娘娘驻址。
关于马仙娘娘在本地二次救人的传说:约咸丰年间(1850-1855年)福鼎市十九都柘头仔地方,赖家有一儿童,曾患婴症,肿毒斑疹,痛苦卧床,危在旦夕,全家惊惶,正当万分焦急之际,有一道姑前来,取一银针,在儿童患处,刺扎三次,立见肿毒消退,后又从囊中取出青草,嘱吁,煎汤服之,过后些时,儿童慢慢就能开口说话,合家人感恩不尽。问道姑名姓住址,谓曰:小岳水尾姓名马,留她餐饭言已行斋,钱行时酬谢医费、分文不取,全家感其恩德,无物可赠,另行送她金针干一包。经过数月后,儿童病愈,为谢治病之德。赖父带家人前往小岳询问,村庄农民都说没有,此人后寻水尾石头宫,只见神龛上放了一包金针干,是自己所赠恩人的,才悟觉到救治儿子病症是马仙娘娘,感其圣恩,赖父赠匾一块(泽溥珠宫)四个大字,落款为咸丰五年(1855)岁在乙卯蒲月,沐恩弟子赖姓叩守,现匾还悬挂于马仙宫内。
约嘉庆年间,前岐镇柯湾村渔屿地方,宋姓村庄,瘟疫流行,蔓延村内很多村民,感染罹病,情况危急,也遇一道姑前来疗治取青草煎汤服下,解救了整个村庄,村民们问其住址姓名,与上说同,后来每年七月初七日筹办牲乡福礼桌椅随带,用帆船载进水尾宫作福,从此马仙娘娘灵诚就在小岳各境传开,很多善男信女前来祈祷,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无不灵应。如遇灾年疫情百姓有求马仙保佑者均安然无恙,后来香火极旺,外地乡镇民众也常来仰拜,因有马仙的灵显,就有了富具传奇色彩而真实的故事,有了马仙的恩泽,乱世中百姓才得以平安度过。
本地马仙宫与杨府庙始建於明代,正德三年(1508)三榴低矮瓦房,至同治元年壬戌(1862)重建过,原状是整座宫庙呈四合院结构,五榴殿堂,共有三进,左边杨府庙三榴单斗低矮瓦房,现建五榴单斗红瓦房,马仙宫由两边辕门、戏台、天井、厢廊、正殿等组成,整个宫观,灰砖灰瓦,原物具存,宫内遗留古紫荆竹一片,同治七年戊辰1868石碑一块,嘉庆年间神炉一个,光绪与民国时期办过私塾,解放后,马仙宫被双岳村小学占用,正殿和戏台两边厢廊作为教室,由于年久失修并在文革期间遭毁灭性的破坏,马仙娘娘的软身连夜背出暗藏仓库内。
宫观名称:前岐镇小岳村马仙宫
登记时间:2002年7月12日
始建年代:清代
重修时间:
详细地址:福鼎市前岐镇小岳村马仙宫
主祀神明及圣诞日:七月初七日
负责姓名:徐家錾 电话:13950570943
宫观班子成员:16人
信众:多数信佛
占地面积:3000 平方米
建筑面积:800 平方米
班子成员
徐家錾 男 汉族 主任 70岁
许怀胜 男 汉族 理事
潘家宽 男 汉族 理事
潘家庭 男 汉族 理事
李云庆 男 汉族 理事
廖诗勤 男 汉族 理事
廖诗炎 男 汉族 理事
廖诗煌 男 汉族 理事
许启生 男 汉族 理事
黄开明 男 汉族 理事
李登文 男 汉族 理事
徐本荣 男 汉族 理事
郑祖爱 男 汉族 理事
许明溪 男 汉族 理事
郑祖永 男 汉族 理事
郑祖鼎 男 汉族 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