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典活动:8028 福鼎市前岐镇彩岙晏公宫
所属栏目:宫观介绍
浏览次数:次
地址:位于福鼎市前岐镇彩岙村自然村,据城15公里,坐西北向东南,属二进合院式砖木结构。通面阔38米、通进深98.7米、总面积3712.6米。中轴建筑由门楼、雨坪、前殿戏台、前天井、正殿、后天井、后殿组成。门楼为楼阁式,面阔3间8.9米,进深3.7米,中间正上方书晏公宫三字。雨坪宽38米、长40米,戏台面阔2间7.8米、进深5柱减中柱7.8米。前天井款=宽11.7米、长16米。正殿面阔7间19.5米、进深5柱减中柱带前后檐7.5米,抬梁式木构架重檐歇山顶,两旁各有一廊。
初立庙于明朝天客年间(1621年),清嘉庆戍寅年(1796年)仲冬,庙宇遭火焚毁。光绪丁丑年(1877年)村民发心献资重建,于庚辰年秋初告完工,时迁一百三十多年,历尽风雨,饱受沧桑,在六十年代,又遭受“文化大革命”的浩劫,致使庙损神毁,面目全非,香客信士无不感叹于呼救。一九九三年壬戍早春二月,趁改革开放之东方风,仰宗教政策之落实,村民共商议推举郑正谊先生为总理事,协同全体理事成员虔心协力,遂向各界善男信女结缘捐助,深得海内外侨胞,台湾同胞的支持,至一九九八年戍寅桂月初告一期工程完成,实现了扩建庙宇,重塑金身的夙愿,是当时福鼎市教具规模,且各种设施完善,规章制度健全的一座宫殿,深受市宗教主管部门及当地政府的认可。
彩岙晏公宫香火甚旺,闻名遐迩,长年香客络绎不绝,特别是每年农历六月廿四和七月初三,晏公宫更是热闹非凡,不但前岐许多信众从四面八方赶来焚香祈福,甚至福鼎市区和其他乡镇信众也前来顶礼膜拜。
1996年,晏公宫举行了一次大型出巡盛典,整个海边巡视一天,场面十分壮观,有2千信众参加。
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晏公宫内举行雷祖圣诞庙会庆典,庆贺雷祖圣诞(宴公爷被称为雷祖)(六月十八至六月二十四日共7天),请正一道士做太平醮,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并请戏班在宫内大戏台唱大戏,参加信众近二千人。晏公信仰成了前岐彩岙一种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和地域文化现象。
而来晏公宫许愿还愿的信客也是非常之多的,负责人郑正谊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这种特有的方式,年初来这儿许愿的每一位信众,都会被记录下来,时间以及何源都一清二楚,而到年尾只要来还过愿的都会打上一个记号,表示已经还愿了。做记录工作的老伯字写的非常好,原来这都是经过挑选而来的。这中独特的记录方式,能让信众清晰明了自己的祈愿个,而且多少年过去了,当你再一次来到宴公宫是,翻开以前的记录,看到了那时的自己所祈的愿,是不是会特别的惊喜呢?
从以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晏公宫的管理模式,据负责人郑正谊先生所说,至扩建晏公宫以来,对管理人员统一安排,原来民国统称彩岙村,解放后分为两个村,薛桥村和彩岙村,总人口6000余人,在1997年把批准成立“福鼎市前岐晏公宫管理委员会”,正式成为“宗教活动场所”。同年九月隆重举行过“庆香港回归,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世界和平大法会”。管理人员六人,在每年的端午节下午2点召集全村112人,定六月二十四日雷祖圣诞会议,进行讨论之后,用圣杯来定法师、头人,并公开财务收支情况,张贴审核。
现拟筹资建设二期工程,依据初步估计,二期总体规划:旧大殿翻新,左右长廊装修,三进再建一座仿唐式古建筑双层翘角大殿。还需其完善配套设施:右侧改建能容纳100张桌位的总厅堂,派上醮事用场,二层设置办公室、会客厅、宿舍、工程规模尤为浩大,总需耗资180万元。
根据晏公宫负责人郑正谊先生的讲述,我们了解到了晏公和前岐的渊源。
从前,彩岙是前岐沿海的一个渔村,这里的村民主要以打鱼讨海为生。村前渔船码头上有一口全村唯一的大水井,井里的泉水终年清澈甘甜、不溢不涸,不但全村人饮用井里的水,而且外地过往船只也常在这里靠岸取水饮用。村民素来淳朴,对外地客商来井里取水,任其取用从不阻拦。
有一天,几艘满载财物的外地货船停泊在码头边过夜,被一伙歹徒觊觎,想谋财害命。他们知道次日船上的人会到井里挑水做早饭,天刚蒙蒙亮他们要把事先准备好的毒药投入井中,正好有人来挑水,看到这一幕,情急之下大喊一声:“你们要害死全村人吗?”冲过去从歹徒手中抢过毒药就吞到肚里。歹徒们见势不妙拔腿就跑。村民闻讯赶来,可是他已经面色发黑毒发身亡了。他以死来拯救了全村人和船上人的生命。村民都不认识他,经打听才知道他是船上的船员,姓晏,江西人士,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为了感念他对大家的救命之恩,村民就在水井所在位置建了一座庙取名“晏公宫”,世世代代铭记他的恩德,逢年过节缅怀祭祀。
这口井现依然存在,我们在采访过程中还亲自饮用了此井水,果真是甘甜可口。原本有意井联的,后也因各种原因而毁坏了,“一泉清水村民泪,万世感恩功德碑”。沧海桑田,上个世纪70年代前岐围海造田,彩岙也变成一片农田,打鱼讨海为生的渔民变成以耕作为生的农民。但是,信奉晏公的习俗仍然没有改变。
关于晏公是谁,一直众说纷纭,通过遍查资料发现,最普遍的一种说法见于《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晏公名戌子,江西临江府清江镇人。“大元初以人才应选入官,为文锦局堂长。因病归,登舟即奄然而逝。……启棺视之,一无所有,盖尸解云。父老知其为神,立庙祀之。有灵显于江河湖海,凡遇风波汹涌,商贾叩投所见,水途安妥,舟航稳载,绳缆坚牢,风恬浪静,所谋顺遂也。皇明洪武初诏封显应平浪侯。”
至于明太祖为什么册封他,《陔余丛考》说明了原因,相传当时毗陵(今江苏常州)被张士诚部将占领,朱元璋部将徐达屡战不利,朱元璋亲自率领冯胜等十人前往增援。他们扮做商贾,顺流而下。途中忽然江风大作,船眼看就要倾覆。朱元璋惶恐万分,求神相助。忽然见到有一个身着红袍的人挽其舟到沙滩上。朱元璋问:“救我者是谁?”默然中听到江涛中传来一句话:“是晏公。”
后来,太祖平定天下之初,长江江岸常常崩陷,据说是猪婆龙在其下搜抉所至。沿岸居民不堪其扰,苦寻破解之法而不得之。正在为难之际,一天突然有一个老渔翁前来,教授烤猪作诱饵钩钓之法,然而猪婆龙太重,常力难以钓起。老渔翁说:“它四足爬于地面而借土石之力。应当用瓮罩住其头顶,将钓具贯穿到底下。它必用两只前爪推拒,从而两股力并用,其足悬空,自然钓得起来了。”照老翁所说的去做,果然得以成功。老翁说:“请告知天子,江岸可以垒成了。”众人问其名姓,老翁说姓晏,说罢就忽而不见了。此后江岸果然筑成。明太祖知道后猛然悟道:“此翁必是当初救我于覆舟之仙。”
此时朱元璋已经当了皇帝,联想到上次救驾,于是,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下诏封晏公为都督大元帅、显应平浪侯,管辖全国水域,职司平定风浪,保障江海行船,命天下建庙祀之。各地纷纷建庙祀奉,凡来往船家经过时,都要登岸进香祈福,以保平安。由此,晏公这个原为江西一地的江神,在明太祖的强力推行下逐渐成为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水神。
郑正谊主任自幼为人豪爽忠义,小小年纪在乡邻中即享有很高的威望,93年春天村民商议要复修晏公庙时,大伙即推选他为筹建庙宇总理事,当时年纪不到三十岁,正在经营副食品批发生意,因为一是大家的热心推举二是对晏公的虔诚信仰,就义不容辞挑起来这个重任,带领大家齐心协力筹款联络,只至1998年秋天使晏公庙的重建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庙宇恢复之后,四邻八乡的群众有了信仰的归属地;从那时候起,因为他的受到乡邻的一致信任与尊敬拥护,一直担任晏公宫管委会主任,建立了完善的各项管理制度,财务公开透明,各种事项公正公平,他本人不但不从庙中获取利益,而且常常因为庙中的事务而自己掏出钱来补贴。现在经营企业有一定规模,对于一些扶贫帮困的类似事情都很热心,如助学养老捐款等善事,多年来每年都有这样的善举行为。(浙江道教学院李恩馨、赵金飞撰稿,赵金飞摄影)
宫观名称:福鼎市前岐镇彩岙晏公宫
登记时间:
始建年代:明朝天启年间
重修时间:1990
详细地址:福鼎市前岐镇彩岙村中宫边38-1号
主祀神明及圣诞日:七月初三日
负责姓名:郑正宜 电话:15859303533
林时长
宫观班子成员:30人
信众: 人
占地面积:6000 平方米
建筑面积:1500 平方米
班子成员
池仁恭 男 汉族 主任 出生年月 1943
林秀伏 男 汉族 理事 出生年月 1945
王烈水 男 汉族 理事 出生年月 1953
林时长 男 汉族 理事 出生年月 1963
郑正宜 男 汉族 理事 出生年月1961
李忠棋 男 汉族 理事 出生年月 1958
张明川 男 汉族 理事 出生年月 1959